据美国防部7月15日消息,美国国防部与新加坡国防部签署数据和AI合作意向声明。美国防部表示,本次合作双方将采用整体技术合作方法,使两国国防部能够讨论交流关于快速和大规模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双方合作领域涉及:质量数据、负责任开发和用AI、人才管理。
据DefenseScoop网7月12日消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推出一个名为“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ELSI)的新项目,旨在帮助其人员更谨慎、“负责任地”引入和应用颠覆性技术及新兴人工智能技术。DARPA局长斯蒂芬妮·汤普金斯(Stefanie Tompkins)强调了该机构专注于新技术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尤其是对生成式AI和对抗能力可能带来的意外后果的担忧。汤普金斯指出历史上类似的技术发展,如阿帕网(ARPANET),带来了无法预测的变化。目前,DARPA正在通过ELSI帮助员工评估潜在的风险,以便在复杂的系统中做出明智的决策。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但这个新计划的目标是为制定政策提供更多信息,以防止极端情况。
美国电信公司AT&T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1.09亿用户通话和短信记录遭窃
据路透社7月13日消息,美国电信公司AT&T遭遇了一起规模庞大的数据泄露事件,约1.09亿用户的通话和短信记录被窃取。失窃数据包括了202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期间几乎所有移动客户的通话和短信记录。目前,AT&T公司已与执法部门合作进行案件调查,并加强了网络安全措施。
据NextGov网7月15日消息,美国国防部“利马工作组”将制定生成式AI应用指导方针、确定基础设施需求。该工作组由美国国防部首席数字和人工智能办公室(CDAO)负责人拉达·普拉姆(Radha Plumb)领导,于2023年8月启动,计划运行18个月,目标是帮助美国国防部以“负责任”和战略性的方式用AI。普拉姆表示,工作组将提供关于如何开始AI应用的建议,并帮助理解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需要制定的指导方针和护栏。此外,工作组还将帮助了解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动力和维护所需的系统,可能会对未来的预算申请产生影响。
据TechXplore网7月15日消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RTNet,模拟人类做决策的方式。该模型基于两个关键组件构建:贝叶斯神经网络(BNN)和证据积累过程。贝叶斯神经网络使用概率来做出决策,证据积累过程跟踪每个选择的证据。研究人员发现,RTNet模型在决策准确性、响应时间和置信度上与人类相似,同时在快速决策场景中更准确。研究人员希望在更多数据集上测试这种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其他神经网络,以模拟人类的推理能力。
据路透社7月15日消息,法国竞争管理局正在对英伟达涉嫌反竞争行为展开调查。该机构主席伯努瓦・科尔(Benoit Coeure)称,“如果调查取得成果,该公司将受到指控”法国监督管理的机构对英伟达垄断市场的担忧大多分布在于两件事:一是显卡行业对英伟达旗下CUDA芯片编程软件的依赖,二是英伟达最新投资了CoreWeave等以AI为重点的初创云计算服务公司。
据ESMChina网7月15日消息,中国台积电公司已就扇出型面板级封装(FOPLP)技术正式成立团队,并规划建立mini line(小量试产线)。FOPLP采用大型矩形基板替代传统圆形硅中介板,封装尺寸大,可提高面积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弥补当下CoWoS先进封装产能不足的问题。台积电目前正在试验的矩形基板尺寸为510mm×515mm,可用面积是目前12英寸圆形晶圆的3倍多。虽然该研究处于早期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数年才能商业化,但它代表了台积电的重大技术转变。
据KED Global网7月15日消息,韩国三星电子公司计划利用其4nm制程工艺大规模生产下一代高带宽存储器(HBM),以对抗该领域的竞争对手SK海力士公司和台积电(TSMC)。三星将利用4nm代工工艺制造第六代HBM4芯片中的逻辑芯片,该芯片位于芯片堆栈底部,是控制HBM芯片的核心组件。4nm节点是三星标志性的芯片代工制造工艺,良率超过 70%。
据TechXplore网7月15日消息,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进行片上训练的神经形态设备,解决了训练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的繁琐、耗时和能源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设备无需将训练好的模型传输到芯片上,其中的忆阻器可以模拟神经元如何存储信息和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在硬件上进行了双层神经网络的测试,提出了适用于硬件的梯度下降反向传播训练算法的改进版本,他们的目标是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更大规模的网络,开发高效、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
据DefenseScoop网7月15消息,美国陆军在第11网络营(Leviathans)下成立Charlie连,作为该网络营的最后一个连队。第11网络营负责战术性地面网络作战、电子战和信息作战,旨在支持陆军和联合部队作战。该网络营拥有4个连,总人数超过300人,还有5个远征网络和电磁活动小组,旨在提供进攻性网络能力、电子战和信息优势功能。Charlie连是独一无二的部队,提供超视距、远程作战效果和远程传感能力,作为物理战场与美国网络司令部之间的桥梁。
据RICE官网7月12日消息,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面向颅内生理监测的可注射式超凝胶超声传感器,有望使临床上颅内测压不用插线、开刀,也无须取出探头,就能实现体内降解。该传感器体积仅一粒芝麻大小,可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时产生微小形变,从而提供颅内压力、温度、pH值以及血流流速等多种生理参数。该设备在能耗、无热效应等方面显现出极大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市场巨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据生物安全情报网7月15日消息,世卫组织(WHO)启动旨在加强全球诊断能力及支持获取安全、可负担且质量有保证的诊断方法的工作。WHO在政策简报中指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诊断倡议旨在将诊断工作推向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应对措施的前沿,帮助各国加强微生物实验室能力,支持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和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常规监测,实现公平获取常见细菌和真菌病原体及相关AMR的高质量检测。
据生物世界公众号7月16日消息,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长征医院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出新一代异体通用型CAR-T疗法(TyU19),并成功治疗了1例难治性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患者及2例弥漫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该研究成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成功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
据脑机接口产业联盟7月15日消息,马斯克表示,Neuralink希望在未来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将其系统植入第二名人类患者体内。公司高管还表示,他们正在做出调整,以解决在第一名参与者身上遇到的硬件问题。该公司计划今年能在“较高的个位数”患者体内植入其设备,并将一些线更深入地插入脑组织,追踪发生的移动量。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技术,利用AI和创新实验方法改进药品和化肥等产品的制造
据UKRI官网7月12日消息,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下一代合成与反应技术博士培训中心(REACT CDT)开发出新技术SOLVE,可使药物更快投入生产,并用更少的有毒原材料生产化肥等农用化学品。该技术建立了大量关于化学反应的数据,并将其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以快速预测制造高价值化学品的最佳方法,助力更快扩大新化学品的生产规模,优化制造工艺,使化学生产更具可持续性。同时降低建立和运营制造设施的成本,使供应链更具韧性。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7月16日消息,中国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7.8吉瓦时。该项目的三个站点分别位于沙特的Najran、Madaya和KhamisMushait地区,该项目配备近780万颗电芯,阳光电源将部署1500余套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按计划2024年开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网运行,将有效提升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助力沙特实现“2030愿景”。
据NewScientist 7月15日消息,中国大连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超疏水磁电发电机(MSMEG)。该装置为一个汤罐大小,罐子上面盖着防水薄膜,薄膜粘在线圈上,当雨滴落在薄膜上时,薄膜会瞬间变形,使线圈相对于罐子内的磁铁移动,然后产生微小的电荷。在50厘米高度雨滴测试中,该装置产生的最大电流约为13.02毫安,能够在200秒内给一个小电容器充电,并为LED和风扇供电。同时该装置的疏水表面可确保雨滴快速从装置上脱落,使其即使在持续降雨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工作。
据中国能源报7月15日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型装备——国内首台年600吨级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DAC)装置——“碳捕块CarbonBox”成功通过百吨级模块满负荷可靠性运行验证,单个模块顺利实现从空气中直接年捕集99%高浓度二氧化碳超100吨,标志着我国在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超大吨位高浓度工业级DAC工程装备领域的空白。CarbonBox由中能建(上海)成套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攻关,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具有高选择性、快速吸附动力学的高性能捕集装置,可实现直接从空气或不同浓度的排放源中高效捕集二氧化碳,并根据后端应用需求直接输出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大范围的应用于绿色甲醇、绿色航空燃油等绿色燃料合成和碳交易服务等领域。CarbonBox通过模块化的捕集单元结构设计大幅度提升系统集成度,赋予高度的系统灵活性和现场装配效率,可实现系统的快速更迭及应用场景的便捷接入,增强了捕集装置在各类工程应用场景下的普适性。其中,单套600吨级年捕集量的CarbonBox系统由捕集单元和处理单元组成,现场可对模块直接吊装,无需二次组装。同时,CarbonBox可依据工程需求来做捕集单元堆叠和处理单元集中式设计,通过标准化成组集成,二氧化碳年捕集规模可达百万吨。
据海洋防务前沿7月15日消息,芬兰首艘“低地”级(Pohjanmaa)破冰护卫舰近日举行了龙骨铺设仪式,建造工作将于2029年完成。据报道,该舰排水量4000吨,采取芬兰本土建造+引进国外系统模块设计的方式,在具体设计上最大限度地考虑了芬兰冰冻海域的适航性问题,有加强的舰首破冰角材料强度以及螺旋桨强度,具备1.5米左右的破冰能力。“低地”级不仅是芬兰海军有史以来吨位最大的作战舰艇,还是世界上首艘具备破冰能力的护卫舰,将作为芬兰的海上作战主力,加强在波罗的海与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
据中国国防报7月16日日消息,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宣布,其推进的“先进无地面设施发射和回收无人机”(ANCILLARY)项目(中文称“助手”计划),目前已选定两家公司的设计的具体方案进入下一阶段竞标,此举标志着两年前启动的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无人化进程向前迈进一步。俄媒援引智库人士分析称,在军事技术的推动下,美海军的发展理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美海军尝试最大限度利用空中和海上(水面及水下)无人技术,改变有人机作为舰载机的传统航母形态,重塑海上作战格局。
美空军米切尔研究所发布《为空军基地而战:在敌军火力下确保决定性战斗出动架次》报告,围绕空军基地防御作战提出相关部署建议
据美空军米切尔研究所网站7月12日消息,美空军米切尔研究所发布《为空军基地而战:在敌军火力下确保决定性战斗出动架次》。报告说明,美空军应围绕以下三项核心要素构建空军基地防御作战概念:一是“敏捷战斗部署”概念所构想的分散型基地和战机部署。二是多样化、多层次型主动防御武器库。三是被动防御,包括早期预警、威胁追踪,以及基地强化和重建能力,特别是跑道快速修复能力。同时,报告提出相关建议:一是继续发展和实施“敏捷战斗部署”概念。二是取消或大幅修改国防预算上限,以资助专门的空军基地防御计划。三是重新制定关于空军基地防御的军种间协议。四是资助、建设和部署大量被动式空军基地防御系统。五是投资跑道快速维修和空军基地重建能力。六是投资太空和空中预警,以及用于空军基地防御的机载远程动能和非动能能力。七是对高效费比型的空军基地防空传感器和指挥控制能力加大投资。八是对一体化主动防御能力武器库加大投资。九是加大研究、建模、实验和空军基地防御演习力度。
澳大利亚空军计划为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配备美国“高超声速攻击巡航导弹”
据TheDefensePost网站7月15日消息,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GAO)一份报告称,澳大利亚空军未来将为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配备美国“高超声速攻击巡航导弹”(HACM)。该举措由美澳“南十字星综合飞行研究实验”联合研发项目推动,旨在为HACM高超声速攻击巡航导弹筑牢技术基础。HACM是美国空军今后计划装备的一款空射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正在由美国雷神公司进行开发工作。
据SpaceNews网站7与我15日消息,NASA着手测试“地月自主定位系统技术操作和导航实验”(CAPSTONE)卫星中用于地月空间航天器操作的自主运行软件载荷。CAPSTONE卫星测试内容有:一是测试地月自主定位系统(CAPS);二是测试用于增强规划的神经网络软件,以测试与另外航天器保持同一轨道的自主机动能力;三是测试SigmaZero软件包,评估是被航天器异常行为性能的可靠性;四是测试飞行动力学系统,以提供在轨机动能力。此外,CAPSTONE卫星计划将额外安装一台计算机,允许地面控制人员在不干扰航天器运行的情况下运行软件。据悉,CAPSTONE是一颗重25千克的立方体卫星,已于2022年6月发射并运行至月球附近的近直线光环轨道(NRHO)中,将作为人类长期探索月球及更远地方的前哨站。
据NASA网站7月13日消息,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推出低成本混合动力火箭发动试验台。该试验台大小11英寸(约27.94厘米),具备可变流量能力和20秒连续燃烧维持的时间,为喷嘴、发动机硬件、复合材料和推进剂的各项测试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该试验台基本功能包括:一是设置开关模式,在固体燃料发现异常或需要微调测试元件时可随时执行关闭程序,以产生更准确的测试结果。二是该试验台可同时完成多个测试目标,包括不同的喷嘴配置,新仪器或内部绝缘情况及各种推进剂或飞行环境。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天基核指挥、控制和通信现代化》报告,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美国天基核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
据spacenews网站7月15日消息,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天基核指挥、控制和通信现代化》报告,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美国天基核指挥、控制和通信(NC3)系统。报告认为,太空系统为NC3提供关键能力,但面临地理政治学和反空间威胁等挑战。为确保NC3系统安全,报告建议:一是继续支持基于太空的NC3的现代化,使其适应地理政治学威胁环境的变化;二是加强保障商业太空安全,提高商业系统保护水平;三是解决不同系统间的集成问题,并要充分评估商业系统能力与核保障要求的匹配性。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7月15日消息,美国通用原子能-电磁系统公司(GA-EMS)在美国能源部(DOE)的支持下,开发出了可承受极端温度的碳化硅核燃料包壳。美国能源部表示,这将彻底改变工业制造核燃料的方式。GA-EMS将其命名为SiGA,SiGA包壳由碳化硅制成,碳化硅能承受比熔融岩浆更高的温度,未解决碳化硅易碎的问题,GA-EMS在包壳中加入碳化硅纤维,制成了一种坚韧耐用的工程碳化硅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可承受高达2900摄氏度的高温——比锆合金的熔点高出约260摄氏度。碳化硅纤维巩固材料的方式与钢筋加固混凝土的方式类似。GA-EMS已经制造出6英寸长的核级SiGA燃料棒和3英尺长的核级包壳样品,并将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做辐照测试。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广泛光适应性的环保型微球荧光材料,可应用于变色涂料、防伪墨水和荧光探针
据ScienceDaily 7月13日消息,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以柠檬酸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环保型微球荧光材料。这些微球利用热变性的聚集聚氨基酸中的烟灰或石墨状纳米结构发出不一样的颜色的荧光,即根据照明光和珠子大小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同时,微球发出的荧光波长和光强度分布(荧光光谱)还根据其形状和大小而有很大差异。每个微球的独特荧光光谱可用作认证标签或条形码,以此来实现使用光识别单个微球,并实现变色涂料、防伪墨水和荧光探针等应用。此外,相较于传统的发光装置采用含金属的复合半导体薄膜或含有稀土元素的烧结无机材料,该研究使用丰富且易于获得的植物衍生材料作为主要成分,也实现了低成本、可持续的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期刊。
据TechXplore网站7月15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个名为Open-TeleVision的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远程控制机器人。通过戴上VR头盔,用户都能够透过机器人的眼睛看到并控制其动作,就像身处机器人所在位置一样。该系统在远程手术、搜索和救援以及行星探索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据Tech Xplore网站7月15日消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3D冰打印技术,用于创建复杂的微尺度结构。该方法使用压电喷墨喷嘴将水滴沉积到冷却平台上,水滴在那里冻结形成光滑、细致的几何形状。该过程可以创建复杂的内部空隙和通道,可用于组织工程和软机器人。经过控制液滴沉积速率和平台温度,能定制结构尺寸和特征。这项创新可以推动个性化组织的制造和其他应用。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形态趋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学技术创新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