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有机会到西安公出时,一种强烈的眷念感会油然而生,它总是驱使我回母校看看,凝视那高大的弧形交通大学校门和向两侧伸展的精致群雕,仿佛像慈母张开双臂拥抱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我仰望着饮水思源雕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是啊,饮水思源这四个字里面蕴含着我多么深厚的交大情缘啊!
我是1943年阴历4月8日出生的,交通大学的生日——校庆日是阳历的4月8日,我和母校交通大学的(阴历或阳历)生日竟然都是4月8日——即每年的阳历4月8日是交大的生日,而阴历的4月8日却是我的生日,这不是有生日缘份吗?报考交通大学是不是上帝对我的旨意?
从上小学、初中至高中,我对交通大学是先后经历了初慕盛名、梦想交大和考入交大的三部曲。
我的小学是解放初在上海市读的,在整个大上海和大江南北,交通大学的名声特别大,她素以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享誉海内外。在上海你只要戴上交通大学的校徽在马路上一走,路人便会向你投以敬慕的眼光,上海话赞誉交大有所谓“头出角”之说。我的表哥杨焯是交大动力机械系锅炉专业51级的学生,表哥常来我家串门,自然而然,父母早就盼望以后我亦也能考上交大——这所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在1955年春天,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支援大西北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表哥及时告诉我这一重大消息,它在我幼小心灵中却激起了追随交大到西安的美好愿望。
1954年8月,我考进上海著名的光明中学上初中,父母亲领我办完入学手续后,便领我去该校教学楼的各处参观,在高三年级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我被包括交大在内的各高校招生简章吸引了,其中第一个映入我眼中的是内容精湛、图文并茂的交通大学简章,其中有彭康校长接见来校工作的8位苏联专家的合影照片,神采奕奕的彭康校长形象至今还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交大悠久的历史和崇高声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浮现了一个梦想:如果将来我能考上交通大学读书,当彭校长的学生,那该有多好啊。
我的高中是在杭州第三中学度过的,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交大有了更多的了解,仰慕之情愈增。由于学习刻苦,我的成绩一直稳居全班第一,在全校四个班级中亦名列前茅。1960年7月高考前,班主任陈贤祝老师找我,让我报考清华或北大,但我由于个人缘分和历史原因,我更敬慕交大,并且想选择一个高新的原子能专业学习,班主任决定尊重我的选择。一个月后,我以杭州三中第一名(杭州市第三名)的高分被交大工程物理系录取了。我儿时的梦想成真了,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父母和弟妹们亦分享着我这个无比幸福的时刻。
1960年8月下旬,我到上海与华东地区的交大新生一起,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交大承载新生的专列火车,经过近40小时的旅行,终于抵达了古城西安,迈进魂牵梦绕的交大校门,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交大迁校时绝大多数教授、副教授均已云集西安,彭康校长一贯重视基础课教育,名教授上讲台蔚然成风,特别是对我们工程物理系、无线电工程系更是如此。交大享誉全国的名教授——朱公瑾、沈尚贤、殷大均和赵富鑫等纷纷走上讲台授课,使我有幸耳闻目睹了大师们非凡的风采。殷大均教授是我国工科院校教材《普通物理学》的编者之一,一级教授;赵富鑫教授是交大普通物理学课程的奠基人之一,他教过的学生中有钱学森、张光斗等泰斗,我能亲身聆听大师的授课实乃三生有幸。殷大均教授的讲课特点是:仿佛他本人已置身于物理世界之中遨游,向你声情并茂地精辟讲述各种物理概念与定律,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加工成津津有味的物理大餐,令人留连忘返。赵富鑫教授治学严谨,他如数家珍地透彻论述每一物理现象的本质,使你终身难忘。听了他讲的热力学后,我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毕业后工作40多年以来,它多次帮助我解答了一些复杂的工程传热问题。母校交大的“基础厚”是我们老校友经常津津乐道的,这些享誉中华的大师对于铸就交大“基础厚”的严谨学风功不可没。
老交大素以要求严格著称,西安交大继承和发展了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几乎每一位主讲教师(大课)和辅导教师(小课)都极其重视论述每一个正确概念,不放过同学们的每一个模糊认识。例如在上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时,老师对工件三维空间投影的每一条线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同学们作业中的每一个差错均不放过。正是在严师的指导下,才使我的机械制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哈尔滨锅炉厂工作后,我很快适应了工作要求,而且进一步掌握了复杂的钣金工展开制图技术,为新产品研究开发做出了贡献。
西安交大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是有名的,这与母校一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密关联。我深感交大极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我在五年的学业安排了三种实践方式:第一种是上好有关的实验课和金工、电工等基本功训练课。我们上物理和电工学实验课时要求每三个学生一组,事先要预习好实验指导书,写好实验大纲;实验时三个人轮流动手操作设备,密切配合做好记录。如出现异常或数据出入较大就要重做,实验报告须经辅导教师签字才算合格。我们通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增强了实践技能。第二种是安排三次去工厂或科研现场实习,我们工程物理系学生先后安排了去过武汉锅炉厂、陕西户县电厂和清华大学200号工地实习。三次实习深感获益匪浅,使我们对于热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的原则性系统有了基本了解,这对于后来从事常规或核电动力工程的技术工作是很有用的。第三种是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要求紧密结合实际选择设计课题,每三人一组要选择两个课题。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组选择了研制热工测量用恒温箱和可控硅整流器这两个课题,我主要负责研制恒温箱。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收集资料、制定研制方案、选取材料、联系加工制造,到组装等的全部过程,均由我们三人合力解决。经过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锻炼,使我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小组所承担的两项毕业设计课题均获得了优秀成绩。
我考入交大的1960年8月,正是交大迁校至西安后的的第四年。当时校园内的几幢教学楼——中心楼、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和行政楼、学生食堂、宿舍、体育馆与体育场等均已建造好,校园已初步成形;但是道路尚未完全修好,不少地方杂草丛生,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那时校图书馆尚未建造,正式大礼堂也未建造,就请南方来的能工巧匠建造了一个临时大礼堂,我们管它叫草棚大礼堂。礼堂能容纳5000人,供召开全校性的大会之用。但它冬天四面透风,在内开会穿棉衣还难熬,夏天里面燥热难忍。中心楼等教学楼虽已建好,但教室里没有暖气,冬天最冷时,穿着棉大衣还冷得直跺脚。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粮油、肉食与副食品等的供应亦很难,师生的健康情况不良,出现了患浮肿病等现象。
面对这些困难,以彭康校长为首的党政领导十分关怀全体师生,贯彻“少而精”的教学要求,暂停了期末考试,想方设法改善师生健康情况,陕西省和西安市领导也给与了全力支持,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交大党团采取了各种措施,丰富师生文体生活。学校还进行了西迁精神的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作为一个当事人和过来人,通过在大西北较艰苦的条件下,自己亲身得到的锻炼成长,深深感到西安交大所特有的西迁精神——交通大学在西迁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镕炼成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才使西安交大得以在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创造出一系列令沿海高校亦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西迁精神这一瑰宝是西安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力量源泉。
交大迁校后,彭康校长为了进一步全方面提升育人的素质,在总结交大和国内外高校成功育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出了“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即“三活跃”的思想,作为交大学生朝气蓬勃、健康成长的指针。交大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人记忆犹新。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提倡启发式、研讨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开卷考试试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活跃了学习氛围,提升了交大学子的素质。
广泛开展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兴趣要广泛,知识面要广”,定期举行文艺汇演,邀请中外著名文艺团体来交大演出。经常举行学生和教工的舞会,彭校长亲临会场,与师生共舞、唠唠家常,其乐无穷。彭校长的舞跳得好,华尔兹舞尤其步法轻盈,舞姿优美,常常赢得学生的满堂喝彩。每到周末,在学生宿舍区南面的广场上,通常都有露天电影,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交大团委和学生会还编辑出版了著名的《交大歌声》歌曲集,活跃了学生的文娱生活,《交大歌声》歌曲集的出版在我国高校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广泛开展各种体育锻炼与竞赛活动,如举行全校体育运动大会,举办系和年级蓝、排、足球、乒乓球比赛等,极大地活跃了师生生活,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交大的凝聚力。
我在中、小学时不太参加文体活动,进入交大后,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同学们的鼓励使我开始愿意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了。自1961年彭康校长在团代会上正式倡导“三活跃”之后,我逐步认识到:作为交大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要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成为德智体音美全面发展的、能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杰出人才。而要做到这些,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从大一开始,我就爱上了长跑,经常到交大运动场上跑1500米。1965年8月我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锅炉厂工作后,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每天早上长跑,从不例外。哈尔滨的冬季严寒漫长,室外冰天雪地,最冷气温达到零下37℃;夏季最高气温亦可达到37℃,但我将这当作锻炼意志的好机会,早上慢跑一个多小时,距离约为6000米至10000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屈指算来,我已坚持50余年了。50多年的长跑,既全面锻炼了体质,活跃了生活,又培养了坚忍不拔、刻苦顽强的意志,使我能勇往直前地战胜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在回想起来,是当年的“三活跃”思想指引了我50年的长跑锻炼,使我能青春长在。
交大有中央命名的、亲自书写馆名的“钱学森图书馆”,其中珍藏丰富的钱老的文稿与书信等,为研究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深邃的教育方法的理念提供了珍贵资料。钱老提出的关于中国现在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的问题——即所谓“钱学森问题”,是需要包括西安交大在内的各高校认真研究解决的。我认为:西安交大是离钱老提出的培养杰出人才的目标距离最近、所探索的途径最科学、所持有的资源最丰富的一所高校。
彭康校长是我党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执掌交大15年,他提倡的“三活跃”的教育方法的理念,是培养钱老所要求的杰出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方法;依靠这一些方法,西安交大的本科教育已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顶配水平。在交大百年校庆前夕,国家教委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授予西安交大为第一家本科教育优秀学校的殊荣,就是有力证明。
西迁精神是西安交大特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宝贵资源;人总是要有一些精神的,一所高校,一个国家也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力量源泉。交大的西迁精神,正是这样一种无比宝贵的精神源泉,她能够使西安交大鹏程万里、千秋万代、永远辉煌。
饮水思源理念是交大人特有的绿叶对于根的深情,子女对于父母的无限感激挚情,是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以上这四点优势是西安交大所独有的,是得天独厚的财富和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是其他高校难以比肩的。
我与其他千万个交大校友一样,以无限的深情怀念母校交大培养我成才的大恩,更以无比的期待盼望交大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中成为理所当然的领军者。我作为一个极其普通的交大学子,在离开母校后愈来愈由衷怀念她,怀念当年的峥嵘岁月,怀念老师同学,怀念交大校园的一草一木。离开交大的时间愈长,这种怀念之情就愈加深厚,想必许多交大校友也有同感吧!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母亲给了我生命,母校抚育我成才。继承116年来无数先贤铸造的老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弘扬56年来冶炼成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依靠交大特有的四件瑰宝,我们深信:经过数年的奋斗,母校一定能领军西部乃至整个华夏的高校,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李红档案: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锅炉厂工作,现已退休。
上一篇:变压器设计的经验总结